
十年來,數字經濟不斷為中小企業賦能。圖為無錫普天鐵心采用數字化方案后,訂單交付效率上升了50%,工藝質量提升了73%,設備維護保養成本下降了80%。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 崔立勇
數字經濟在中國如火如荼。過去十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39.8%,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數字經濟正從領先全球的消費端溯流而上,走進農田,深入車間,在生產端與制造業、農業等傳統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如今,數字經濟絕非“高不可攀”,而是“腳下帶泥”。
消費互聯網不是數字經濟的全部
對于我國近9億網購用戶而言,互聯網電商無疑是數字經濟最具代表性的形態。to C(面向個人)也是數字經濟最早在中國落地開花的地方。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63007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493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4。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數字平臺在消費端已經取得了成功,網購、外賣、網約車等都是由個人用戶催生出的消費場景和業務模式。海量消費者和技術創新共同形成了強大的市場力量和多種多樣的變化。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在我國并未止步于消費端所取得的成績,而是努力與各個產業融合,進入to B(面向行業、組織、企業等)領域。在黃益平看來,從消費端走向生產端正是如今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征之一。 在浙江,老板電器與阿里云等科技公司合作建設智能工廠,284臺自動化設備在上萬平方米的車間自動運轉,實現了“用機器制造機器”。曾經一名工人每天在產線上“接料”超過3000次,一年100多萬次,F在,工人經過培訓成為機器人運維工程師,重復的“接料”交由機械臂和AGV物流機器人完成。AGV小車不停搬取原材料、運送成品、支援其他生產線物資的配送。車間二樓的指揮中心里,數字大屏實時反映出生產線的作業情況,一旦設備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通過手機釘釘給工人派單。 整體生產效率較過去提高了45%,生產成本降低21%,數字經濟讓這個智能工廠成為制造業標桿。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陳龍表示,數字經濟如今已經深入企業的各個流程,包括研發、設計、制造、品牌、消費者決策等,整個價值鏈都在實現數字化轉型。 “to B領域是值得深耕并且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領域!敝袊l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此前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1-2022)上,劉世錦在演講中強調:“如果說消費和流通領域的數字化只是序幕的話,生產領域數字化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才是真正的大戲,才能夠實質性地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
產業互聯網發展速度仍需加快
數字經濟從消費端向生產端延伸,成為企業降本增效提質、提升競爭力的新動能。 然而,to C的邏輯和經驗并不能原封不動照搬到to B領域。劉世錦分析,to C的交易對象是個人,個人可以自行做出交易決定,過程相對簡單,當數字經濟進入生產領域,to B的交易對象則是企業!皬膖o C到to B,是交易對象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的轉變! 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不僅是制造業,各產業發展都要數字化,由此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產業非常之廣,無疑是數字經濟進入to B階段不得不應對的挑戰。例如,垃圾焚燒發電就是一個嶄新的領域。生活垃圾成分復雜、熱值變化范圍大,導致垃圾發電難以實現高度自動化。通過手動調節,無法將煙氣排放、蒸汽流量等指標穩定在一定范圍內。為解決垃圾發電廠的環保和發電效率兩大難題,阿里云工業大腦AICS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學習歷史數據、識別火焰形態信息、構建預測模型,可預測出垃圾焚燒爐內十多個變量的變化趨勢,并自動把控制指令下發到設備,實現了焚燒爐的自動運行。全國近30個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燒爐已經裝上了阿里云工業大腦,通過AI技術使生活垃圾焚燒的環保指標更穩定,提升單位發電量,全年可多發3.6億千瓦時綠電。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強調,當to B走向深入,數字科技企業要急實體企業所急、想實體企業所想。例如,對于一家亟待數字化轉型的企業而言,面臨的難點和痛點在哪里,數字化是一次性改造還是循序漸進,最優路徑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數字科技企業考慮。 數字企業擁抱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的改變,更包括生產方式和組織結構的調整。在樊綱看來,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 數字經濟在to B領域結出累累碩果,但是在劉世錦看來,整體速度仍需持續加快。今年5月份,他在出席全國政協在京召開的“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上提出,全球數字經濟競爭激烈,中國在有些賽道上的優勢已經明顯減弱,對此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
數實融合將會不分彼此
“我們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這是中國的國運!眲⑸邢Uf,我國快速轉向數字化,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劉尚希認為,工業化和數字化是疊加形式,因此不能機械線性地認為只有完成工業化才能接著進行數字化,“如果跑完工業化這條道路再去換道,就來不及了! 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在to B領域的發力正反映出數實融合的方向。 2022年1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發布,明確把“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主線,并提出“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帶動作用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 “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的主導形態!眲⑸邢Uf,人類經歷了三次大的革命——農業革命帶來了農業文明,工業革命帶來了工業文明,數字革命則帶來了新的文明。他認為,傳統的工業生產是邊際成本遞增、邊際收益遞減,與此不同,數字經濟呈現出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的特點。 樊綱表示,工業生產往往是大規模、標準化的,數字化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形成“小而美”的競爭力。 數實融合實踐,解決了一個個痛點難點,收獲了一批頗具價值和影響力的成果,頭部企業也正在用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2022財年《致股東信》中說:“我們正在從消費互聯網越來越深地進入到產業互聯網當中,并努力成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結合得更好的公司! 農業領域,數實融合從餐桌到土地的趨勢明顯,數字技術正成為農業增產增收的新養料。在安徽碭山,碭山梨未來果園已有300余畝梨園基本實現數字化,控制中心24小時監控和分析果園的天氣、濕度、土壤等外部環境狀態。在廣西靈山,當地政府攜手阿里巴巴數字鄉村共建菜鳥智能產地倉,通過數字化分選線檢測果徑、糖酸比等數據,將荔枝分為3~5個等級,平均收購價較以往提高了25%,靈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數實融合的另一個趨勢是從大企業拓展到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工具的豐富便捷降低了數字化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加速了數字化進程。借助低代碼等普惠性數字技術,應用開發變得更簡單、更敏捷,由此打通企業數字化“最后一公里”。 無錫普天鐵心專注生產變壓器鐵芯,中國、老撾兩國跨國鐵路上的高鐵變壓器的鐵心就產自這家企業。生產的最大技術難度在于降低能耗,而不同能耗之間的度量需要精確到0.01。為保證每一道工序的精度,普天鐵心開發“智能協同”應用,讓鐵心生產過程在釘釘上實現在線監測。普天鐵心副總經理吳娓娓介紹,在采用這套數字化方案后,訂單交付效率提升了50%,工藝質量提升了73%,設備維護保養成本下降了80%。 黃益平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帶來的變化概括為“三升三降”——可以擴大規模、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風險、減少接觸。 數字技術沒有終點,數實融合永無止境。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告訴本報記者,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正在加速相融,未來所有行業發展都將受益于數字技術推動,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