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 | 顧學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深入闡述了關于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創造性地提出了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思想,有力凝聚起國際社會的共識,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一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在開放領域對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運用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能動地認識規律并推動開放的進程,是對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其創建性和重大突破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必然性、不可逆轉性以及普遍聯系性。這一重要思想指導我們應該從大局觀、開放觀和共贏觀的視角來理解經濟全球化,即認識全球化要有歷史觀,融入全球化要有開放觀,推動全球化要有共贏觀。 二是首次從國內與國外、國際貿易與國際規則、產業鏈調整與科技創新、發展與安全等全方位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大勢。即要充分把握全球化發展的五個重要趨勢:全球國際經貿新規則變動趨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調整趨勢、全球外需拉動減弱和我國強大國內市場潛力不斷顯現趨勢、各國以科技創新培育非對稱優勢趨勢、全球化進程中我國面臨的隱性風險加大趨勢。 三是首次將經濟全球化與歷史唯物主義系統觀點相結合,指導我們應該如何融入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重點在于實行“五策”,即實行高水平開放之策,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行產業鏈供應鏈固本強基發展之策,盡快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實行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之策,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行培育強大國內市場之策,釋放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實行統籌發展與安全之策,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