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邢成敏近日從湖南省教育廳獲悉,省教育廳和省科協系統謀劃、一體推進,聯合制定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實施方案,推進實施科普服務“雙減”工作專項行動,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發揮科協系統資源優勢,有效支持中小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努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湖南省創新“四項舉措”,鼓勵實踐活動“走出去”。一是編制全省“科普地圖”。結合全省科技場館、高?蒲袌鏊、省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分布情況,及時發布服務內容、設施條件、地址及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為中小學校開展科普活動提供便利。 二是增強科普基地實訓能力。支持各地科普教育基地根據當地中小學課后服務時段同步調整開放時間,強化研學課程建設,為中小學舉辦科技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開辟“綠色通道”、提供優質服務。組織各中小學校就近分期分批到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等科普場所開展探究式、場景式、體驗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對課程內容實、服務質量優、社會評價好的科普教育基地,優先納入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優先推薦參與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評選。目前已有45個科技場館和145個科普教育基地納入各市州、縣市區課后服務合作機構名單,重點選擇10個科普教育基地免費為當地中小學生提供課后服務。 三是引導參與科普崗位體驗。鼓勵各類科技場館定期招募中小學生志愿者參與講解體驗和導覽服務,2022年以來,招募中小學生志愿者超2萬人次。鼓勵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小小科普輔導員”培訓、“科普小達人”宣講等公益活動,已累計組織26期、吸引700余人次參與。 四是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和科教論壇活動。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要求,理順管理體制,強化日常監管,全面規范包括校外科學素質類在內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啟動校外科學素質類培訓機構科技教育活動指南、設置管理、培訓課程標準、科技輔導教師專業標準研制工作,對校外科學素質類培訓機構開展動態監測,對有關培訓行為開展評估,引導和支持相關協會、學會提高管理水平和專業能力。
|